ope体育ope体育ope体育2022年,国内市场共发行518只绿色债券,规模达8735.07亿元ope体育,较2021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43.59%,发行只数同比增长6.79%。截至2022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700余只,发行规模共计2.63万亿元。在月度分布上,12月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单月千亿大关;在品种类型分布上,绿色金融债成为国内绿债市场发行主力;在绿色债券占比上,绿色债券占整体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1.41%ope体育,首次突破1%;在发行地区上,北京市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规模以绝对优势占据各地区之首;在发行人主体性质上,绿色债券仍以国有企业为主;在发行人主体产业和类型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为所有类型发行人中占比最高;在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上,绿色债券发行人和债项均以AAA级为主。
2022年国内绿色债券延续2021年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债券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绿色债券共1025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12040.82亿元,较2021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32.94%、规模增长38.79%。从债券品种来看,绿色中期票据在交易数量和规模上均位居各品种之首。从交易场所来看,2022年绿色占全主要的交易流通场所为中国银行间市场。
随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
2022年可比同类债有176只,其中79.55%的绿色债券体现出一定成本优势,发行成本低于当天发行的同类债券票面利率1bp—270bp不等,绿色债券成本优势持续显现。
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建立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18家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明确其中11家机构获得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独立执业资质;上交所与深交所相继发布特定品种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
2022年国内市场绿色债券延续此前增长势头,绿色债券发行量共计518只,规模达8735.07亿元,较2021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43.59%,发行只数同比增长6.79%。截至2022年末,国内市场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700余只,发行规模共计2.63万亿元。自从2016年发行首只绿色债券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扩容,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前两年的总和。
2022年国内市场中,绿色债券在第一季度发行势头强劲,3月份共发行65只绿色债券,规模达883.23亿元,发行数量上达到今年峰值。年中由于疫情等因素影响,绿色债券发行出现短暂低迷。进入三季度后,绿色债券一级市场逐步回暖,发行热度恢复较高水平。12月国内市场共发行44只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1156.39亿元,自2016年国内发行首只绿色债券以来,单月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22年国内绿债市场绿色金融债成为发行主力,全年共发行66只,规模达3389.57亿元,占绿债总发行规模的38.80%,为发行规模最大券种;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在多个产业领域、地区或资产证券化产品均发出市场首单,全年共发行123只,规模达2140.24亿元,在发行规模和只数上均位居次席;绿色中期票据共发行140只,规模达1560.59亿元,在发行只数上为各券种之首。
从往年的发行情况来看,在发行规模上,2016-2019年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一直位居首位,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在2020和2021年绿色金融债表现并不理想,占比下降到20%以下,绿色公司债和绿色中期票据分别在这两年排在所有品种中的首位;2022年绿色金融债发行出现回暖,发行规模占比接近四成,重新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品种。在发行只数上,2016-2018年,国内绿色债券品种以金融债为主,发行只数占各品种之首;2019-2020年,绿色公司债市场发展较快,成为发行只数最多的绿债品种;2021-2022年,绿色中期票据开始崛起,发行只数跃居至首位。
2022年绿色债券占整体债券市场发行规模的1.41%,为历史以来首次突破1%,较去年增加0.42个百分点。2022年,资产证券化产品中绿色债券占比达10.54%,是整体市场发行规模中绿色占比最大的品种;企业债和中期票据中绿色占比均超过5%,排名分列二、三位。
自2016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中绿色债券占比不断提升,在2022年更是突破10%;企业债中绿色占比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在2017-2021年均为发行规模绿色占比最大的品种;中期票据中绿色债券占比在2016-2020年间占比较低,但从2021年开始明显提升,近两年占比均在5%以上;金融债中绿色债券占比在2016年排在各品种之首,2017-2021年间占比有所下降,不过在2022年重新回到较高水平。可见在“双碳”理念指引下,绿色债券市场产品不断创新升级,现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包括匈牙利政府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人民币债券和梅赛德斯-奔驰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首笔跨国企业绿色熊猫债。2022年北京市共发行绿色债券98只,规模达3616.76亿元,涉及发行主体40家,其中发行只数占比达18.88%,发行规模占比超过四成,均以绝对优势占据各地区之首;第二梯队为广东省和上海市,发行规模分别为1057.70亿元和856.80亿元,发行只数均超过50只,涉及发行主体分别为42家和30家,发行规模与只数占比均在10%左右。
从往年的发行情况来看,在发行规模上,除2016年的上海市和2018年的福建省分别占据当年发行规模之首外,其他年份北京均为绿债发行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2017、2021和2022年发行规模占比均超过40%。在发行数量上,2016-2018年北京地区绿色债券发行最为活跃,连续三年位居发行只数的首位,但占比在逐年下降;在2019-2020年,随着各地区对绿色金融的重视,广东省和江苏省曾暂时超越北京市分别排名两个年度的榜首;2021-2022年,北京市绿色债券发行只数开始回暖,重新跃居各地区之首,发行只数占比均在20%左右。
2022年国内市场绿色债券仍以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国有控股)为主,共发行365只,规模达4480.10亿元,其中只数占比达70.46%,规模占比达51.29%,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数占比下降20.07%,规模占比下降31.59%。
从往年的发行情况来看,在发行规模上,在2016-2018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交替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主体;2019年以来,国有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占比开始显著提升,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合计发行规模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在发行只数上,2016年中央国有企业发行只数占比达22.22%,在各类主体中占比最高;2017-2019年,绿色债券所逐步向各省市拓展,地方国有企业发行只数占比跃居至首位;2020-2022年,绿债发行主体继续向国有企业的子公司延申,国有控股企业开始成为绿色债券发行主力,近三年发行只数占比均在40%以上。
从主体评级来看,绿色债券发行人主体评级以AAA级为主,发行只数为267只,占绿色债券总发行数量的51.54%,较去年下降3.40%;发行规模达5236.49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9.95%,较去年下降1.23%。
自2016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人信用资质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信用等级以AAA为主,AA-级及以下级别主体逐渐减少,但无评级主体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和只数占比有所增加。
从债项评级来看,除无评级债券外,2022年国内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共包括AAA、AA+、AA和AA-等四个级别,其中AAA级绿色债券共发行149只,占绿色债券总发行数量的37.63%,较去年下降4.10%;发行规模达3758.0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56.98%,较去年增长9.89%。
自2016年以来,绿色债券债项评级同样以AAA级为主,但2021年以来受监管部门取消发行环节强制评级影响,无评级债券占比开始大幅提升,近两年分别有42.96%和51.26%的债券无债项评级。
从发行人主体行业类型来看,2022年银行类发行人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达38.66%,较去年增长21.86%;发行只数占比为12.72%,较去年增长7.16%,发行规模为所有类型发行人中占比最高,只数占比仅次于清洁能源类发行人排名第二。公共事业类发行人发行规模和只数占比同比有所上升;火电类发行人发行规模占比小幅上升,但发行只数占比略有下降;清洁能源类、融资租赁类发行人发行规模占比有所下降,但发行只数占比略有上升;轨道交通建设和开发区类型发行人发行规模与只数占比同比均有所下降。
自2016年绿色债券开始上市交易直至2022年,随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2022年,绿色债券共1025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12040.82亿元,较2021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32.94%、规模增长38.79%。其中,“22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债01”交易金额为2022年之首,为424.25亿元。
自2016年绿色债券开始上市交易直至2022年,随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绿色债券交投活跃度持续攀升。2022年,绿色债券共1025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12040.82亿元,较2021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32.94%、规模增长38.79%。其中,“22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债01”交易金额为2022年之首,为424.25亿元。
从不同品种来看,2022年二级市场中绿色中期票据共有346只参与交投,交易规模达4009.39亿元,交易只数占比为32.95%,规模占比为32.81%,均位居各品种之首;绿色金融债共有103只参与交投,交易规模达3103.68亿元,交易只数占比为9.81%,规模占比为25.40%,交易规模位居次席;绿色企业债共有224只参与交投,交易规模达1226.29亿元,交易只数占比为21.33%,规模占比为10.04%,交易只数位居次席。
从交易场所来看,2022年绿色占全主要的交易流通场所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数量为830只,交易规模达11269.68亿元,交易数量占比为79.05%,规模占比为92.23%。在交易所市场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为主要交易平台,共有交易数量为121只,交易规模达552.17 亿元。
2022年共计发行518只绿色债券,剔除343只私募、资产支持证券和无同类可比债,可比同类债为176只,包括102只绿色中期票据、37只绿色公司债、23绿色金融债、12只绿色企业债和2只短期融资券,将2022年新发行绿债的发行成本与同类债(见上)平均发行利率相比,79.55%的绿色债券(140只)具有低于当天发行的同类债券票面利率,发行成本低 1bp—270bp,彰显出绿色债券具有一定的发行成本优势。
2022年3月1日,上交所召开绿色金融主题研讨会,正式对外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间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六大方面的举措:一是优化股权融资服务,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推动企业低碳发展;二是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完善绿色债券制度建设,提升产品投资吸引力;三是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推动绿色投资产品开发,丰富绿色投资标的;四是稳妥推进绿色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组织绿色金融工作,深化国际合作;五是加强绿色金融研究力度,加强绿色投资者培育,推进绿色金融宣传推广;六是加强自身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低碳交易所建设。
●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发布
2022年6月2日,6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 2 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 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引》”),主要做出以下三点安排:第一,新增推出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明确债券定义、募集资金用途、特殊条款安排、项目申报及披露要求等,助推发行人践行转型目标;第二,鼓励承担防疫工作和生产复工责任的发行人用好用足疫情防控债券,打好疫情攻坚战;第三,将可交换公司债券、“一带一路”债券进行归并,形成体系完整、格式内容统一的特定品种公司债券。
2022年7月29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了〔2022〕第1号公告《中国绿色债券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原则》明确了中国绿色债券的四大核心要素: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以及存续期信息披露。
第一,提升绿色债券纯度:100%绿色。《原则》要求募集资金须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绿色项目;
第二,重申绿色项目认定范围。《原则》明确了绿色项目认定范围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除此之外也可依据《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气候授权法案》等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
第三,扩充募集资金用途类型。《原则》具体罗列了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使用类型:建设;运营;收购;补充项目配套营运资金;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
第四,可不确定具体募投项目。《原则》要求发行人应当明确绿色项目具体信息的同时,也允许了发行前可不确定具体募投项目,但仍需明确募投项目的评估与遴选流程;
第五,灵活管理募集资金。为确保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严格按照发行文件中约定的用途使用,《原则》规定了绿色债券发行人须开立募集资金监管账户或建立专项台账,二者设立之一即可;
第六,更高的存续期信息披露要求。《原则》对债券存续期的信息披露提出了及时记录、定期披露和延期保存等更高要求;
第七,鼓励第三方评估认证。《原则》建议发行人在发行前和存续期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进行发行前评估认证和跟踪评估认证;第八,规范绿色债券品种范围和定义。《原则》结合国内绿色债券发展情况对现有的绿色债券品种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和定义,并将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更新。
《原则》的发布标志着国内初步统一、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对落实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发布
2022年9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参照《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1年修订)》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调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将募集资金用途要求中用于绿色项目的募集资金比例下限由70%提升为100%。重申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应当全部直接用于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或者偿还绿色项目对应的有息债务,并新增可以补充绿色项目配套营运资金用途;
第二,明确绿色项目认定范围,应当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委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文件,境外发行人绿色项目认定范围可以依据《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气候授权法案》等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
第三,新增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披露要求。对于申报阶段暂未明确具体募投项目的绿色公司债券发行人,要求其披露拟投资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包括绿色项目遴选的分类标准和应当符合的技术标准或者规范、绿色项目遴选的决策流程、所遴选的绿色项目的合法合规性等。此外,鼓励发行人提升存续期内对绿色公司债券相关事项的信息披露频率,按照季度披露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使用具体领域、绿色项目进展情况及其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022年9月21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正式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结果,经过前期绿标委组织成员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市场机构以及环境领域专家等多维度对参评机构进行的市场化评议,包含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内的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绿标委公告指出,相关评估认证机构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则指引要求,规范开展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共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相关机构应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自查,并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自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绿标委。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评估认证机构开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2 年 11 月 2 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以及《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公告》等文件,结合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结果和各机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开展情况,发布了《关于评估认证机构开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在此前通过绿标委注册的18家机构中,包括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内的11家机构获得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独立执业资质,其余7家机构在执业时需征询两名外部专家意见,并在评估认证报告中引用专家意见。外部专家应具备评估认证项目所属产业领域 8 年以上研究、咨询或技术经验,且具备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取得相关领域专业资质证书,同时不得为涉及企业的关联方,无利益冲突关系。《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评估认证合同签订日在生效日前的正常执行,新开展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评估认证业务,建议参考公示名单遴选机构,并按要求执业。
2022年12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规范特定品种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工作,便于管理人和相关机构做好信息披露和存续期管理,相继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业务指引第3号——特定品种》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挂牌条件确认规则适用指引第4号——特定品种资产支持证券》,两项指引中在绿色低碳领域资产支持证券方面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第一,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以绿色项目所产生的收入作为收益支持,或转让基础资产所得资金用于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补充绿色项目配套营运资金或者偿还绿色项目对应有息债务;第二,鼓励管理人在计划说明书中设置与原始权益人整体碳减排等环境效益目标达成情况挂钩的条款;第三,管理人应在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计划说明书中披露碳中和项目环境效益相关信息,按照可计算、可核查、可检验的原则,重点披露环境效益测算方法、参考依据,并对项目能源节约量(以标准煤计)、碳减排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第四,管理人应在蓝色资产支持证券计划说明书中披露海洋项目对海洋环境、经济和气候效益影响相关的信息;第五,低碳转型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现金流70%以上来源于低碳转型领域所产生的收入,或者基础资产 70%以上为低碳转型领域相关债权,或转让基础资产所得资金70%以上用于低碳转型领域。
本文所述绿色债券指国内发行的贴标绿色债券,包含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子品种。
本文基于发行只数的统计时,以不同分层级别发出一只资产支持证券按一只统计。
本文针对在不同交易场所发行的同一只企业债,在不同场所单独进行统计时,都纳入只数和规模统计范围;在全市场进行统计时,仅统计一次。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诚信绿色债券数据库、金融终端东方财富Choice和万得Wind。
本文绿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统计方法为:可比同类债为“当天发行(以发行起始日期记为债券发行时间)、同品种、同债券级别、同期限债券”,若绿色债券未披露债项评级信息,则以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评级信息作为替代,与市场同类无债项评级的主体评级信息进行比较;样本券不包括绿色私募发行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绿色地方政府债以及1年期以下绿色债券(包括超短期/短期融资券、短期公司债等);样本券期限为含权债期限进行比较,如有含权债特殊期限说明如X+n,则该品种下X、X+n视为同一可比较债券;样本券不比较可续期公司债、企业永续债、金融机构永续债等。
本文绿色债券发行成本观察中,鉴于纳入的绿色债券样本数量依然较少,发行成本分析易受市场波动和个券极值影响,相关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绿色债券债项评级分析中,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不同分级具有多个债项评级,故本次统计不含资产证券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