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绿色金融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市场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如何找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如何有效衔接?展望2023年,绿色金融又将向何处发力?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
《金融时报》记者:从整体来看,绿色金融改革发展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2022年有哪些新的突破?
王文:自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历经数年的发展,各项指标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逐渐建立起自上而下、长远布局、区域协同发展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多年来,ope体育绿色金融改革发展取得诸多代表性成绩。具体到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发力。一是4月份证监会发布了《碳金融产品》等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各种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等新产品为金融机构开展低碳减排相关的市场融资工具带来了广泛的积极性;二是6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有助于充分促进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令金融机构业务规范得到科学指引;三是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于8月正式发布,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加速积累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市场经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四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了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提出了《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提升了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ope体育,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我国不同省份、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如何实现因地制宜发展?特别是传统能源大省该如何实现先立后破?
王文:从绿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当前能源禀赋以煤炭发电为主,以煤电为主的化石燃料发电占比逐年降低,清洁能源持续保持了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稳定增长,但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依赖依然不可忽视,绿色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分区域来看,我国各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具备因地制宜发展地方清洁低碳转型的需求。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可以积极开展个人碳账户和企业碳账户,发挥中小微主体的碳减排积极性;传统能源大省陕西、内蒙古等可考虑多元化能源消费,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进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步伐;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较为丰富但地处偏远、经济综合实力较弱的西北省份,则需要立足清洁发电的产业布局和优势,优化能源储存与运输,并尝试与乡村振兴和扶贫相结合。
从宏观视角来看,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上有所不足,且地方环境政策的约束力不强,ope体育加之部分企业自东向西进行“污染转移”,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同时,碳排放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目前城市碳排放贡献占比超过80%,其总量和人均排放都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在国际碳中和绿色竞争的大环境下,各省市应积极开展国内碳达峰减排良性竞争,并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西部绿色开发。
《金融时报》记者:过去一年里,金融管理部门和业界都特别关注转型金融发展。您如何理解发展转型金融的意义,对于下一步发展有何建议?
王文:从整体看,ope体育转型金融不仅是未来拓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渠道,也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推动力。对金融机构而言,转型金融业务是提升其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推手,也有利于金融业开展单位绿色资产减排效益的评估,为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和案例支持。
我建议金融机构建立提升面向客户和项目的棕色资产识别、碳足迹核查核算、环境披露综合服务系统,建立并完善对棕色资产绿色化的标准和方案,持续开展动态资产评估和环境效益测算。面对具备转型需求的高碳企业,金融机构考虑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和业务特色,单独设计符合“一司一策”性质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并提升可持续性。这一过程有助于金融业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用户黏性,也将成为金融机构完善转型金融项目库、案例库的重要途径,符合转型活动本身所需要的针对性。
王文:根据现有的顶层设计优势和标准化水平ope体育,我国绿色金融将为绿色低碳进程释放更多的活力。
我预计,2023年将开启更多的绿色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产品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综合构成,主要以商业银行发放给企业的绿色贷款为主。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将为绿色产业的不同主体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金融支持体系,满足更多行业在各阶段下的绿色转型需求。
具体而言,未来绿色信贷将逐渐优先服务于节能环保项目与服务,同时存量扩充与增量创新并行,环境风险管理工具也有望不断创新;绿色债券市场则可以吸引更多绿色投资者配置相关资产,引入更多私人资本投资,并提升国际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募资结构多元化水平;绿色基金市场应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创新的协同作用,联合更多的市场资本投入绿色发展领域;绿色保险市场则会继续为生态损害赔偿与企业气候风险防范提供保障。
综合来看,2023年,我国日益增加的绿色项目资金需求将日益增加,绿色金融体系则将开展细致化、多层次的支持与服务,以横向发力、协同并进的格局更好应对绿色发展转型中的多重挑战。